文/庄霈淳(成功大学心理系学生)
在这个脸书和Line等社群网路软体蓬勃发展的年代,大部分年轻族群应该都有类似的困扰:「我每次都要把Line通知关掉,因为每天都会看到阿公一直传各种奇怪的图片!」其实,这种「长辈图」的现象,以心理人的观察来看是还满有意思的。
在台湾,这种「长辈图疯传」特殊现象事出有因。新闻曾经报导,长辈图的起源来自于社区长青电脑製图班,只要放上风景照或者生活照,打字上去,长辈图就能轻鬆上手。所以为了配合长辈学习成就感上的需求,没有特殊门槛的长辈图就这样源源不绝地被製造出来了。
而且在这个人人上网、处处社群的世代,长辈们当然不会只是个旁观者,也会想要参与其中。所以长辈图製造出来后就能马上跟亲友分享,製造人际间交流的议题,以此来参与社群的互动而不只是旁观。
人在年纪增长时,会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,需依靠他人照护,即使如此他们仍非常需要人际生活。对长辈来说,他们最能够接触的人际关係网络就是家人了!因此这些长辈图的第一线接收者就是长辈生活圈的亲友。
从观察长辈图的元素可以发现到,其中包含大量劝人向善的格言或问候,而且不需拥有特别的创意,或者是说,长辈们眼中的创意是独树一格的,跟现在网路流行的风格并不相同。(曾有网站就近期火红的「长辈图现象」做了KUSO的诠释。)
一篇〈「不要叫我数位文盲!」-老人上网经验之优势观点分析〉的研究当中就在谈老人成功的上网经验,发现这些「跟得上时代脚步」的年长人士充分利用新传播科技来表现「自我意识」。据笔者生活经验的观察,不论是长辈在製图时、或是接收这些转发图片时,他们的注意力会着重在是否能够触动到「正向」、「归属感」的情绪,例如山水和可爱的漫画图片,而非时下年轻人在意的时尚与美感的元素。
那些缺少美工设计的长辈图,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比较聚焦在的文字上。在这过程中,笔者认为在长辈们传达文字诸如「早安!祝您有个美好的一天!」的问候语句时,就很像在路边遇到时彼此问候「甲霸未」、「来坐喔」,这种带着善意的直觉问候,让他们感受到人际间的连结与归属感。
另外,分享「因为你只想到你自己」这类的道德劝世格言、或是一些生活小常识的举动,笔者认为,长辈们可能因为生活缺乏外界刺激,视上网为一种发声及沟通的工具,藉以补偿自己因老化所带来生理、心理及人际互动的衰退,进而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品质。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分享格言的时候,趁机达成「关照」子女之目的,联繫家人与亲友的人际关係网络。
先前曾经有网友分享过如何以年轻人风格的反讽长辈图,与家里长辈开打「图战」,也是一种有趣的反击。由长辈图现象当中,我们看到了世代的异同。说穿了,大部分年长者製作或是分享长辈图,背后的原因也跟我们年轻人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的行为,有异曲同工之妙呢。
换个角度想,今天我们不懂长辈图,但长辈们反过来也不懂我们为什幺喜欢拍照打卡、爱用一些乡民梗的行为一样,每个世代都有专属于他们的语言与联繫方式。所以别再嫌弃长辈图了,甚至可以拨空传讯或聊天关心一下,因为这可能是长辈希望与你建立的方法呀。
不过如果他们传了伪科学资讯,那当然还是要闢谣一下的啦!
参考资料